Happy Turkey Day! 火雞節快樂!昨天晚上聽美國的廣播節目聽到的,其實要表達的就是 Happy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快樂!跟我們說龍舟節快樂,粽子節快樂,烤肉節快樂,月亮節快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美國的感恩節是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但是加拿大是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喔。因為潔西愛看脫口秀,所以感受到他們跟台灣人農曆春節接近一樣,吃飯的時候,煩人的親戚問不想回答的問題,政治上的立場不同吵架,家家戶戶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習慣。
前天看 Reddit 上有個爸爸把火雞裡面裝了比較小隻的雞,騙女兒們說火雞懷孕了,生了小雞。火雞是餐桌上的必備食物,烤火雞裡面會塞一些 stuffing 餡,常常覺得外國的父母都在想什麼啊,常常做出很爆笑的行為舉止。台灣新一代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也這樣。喔,潔西有個大學同學也常常對他家姪女亂編一些有的沒的,小孩子長大不知道會不會覺得被騙了。
這幾天看到廣告好市多跟全聯黑色星期五的折扣活動,剛剛又看到 Google 商店也有,真的是賺錢的活動大家都要跟啊,因為只要打折,像 1111 這種為了賺錢創造出來的單身節 Singles’ Day,大家一窩蜂地覺得,啊,有打折,好便宜,就買了一堆,真的有需要買的話是便宜賺到了,但是多少人是真的有需要才買呢?靠著價格誘惑大家買不需要的東西才是商人本色。下面介紹一下潔西先前(2012)介紹過的整理,可以參考一下,懶得看的可以聽影片。然後潔西要來煮昨天晚上睡前看食譜裡面的親子丼,希望能成功。剛剛嚇一跳,今天下午要上課完全都忘記了,本來還以為是早上上課,想說,啊,完蛋了,遲到了,學生怎麼沒傳簡訊來問,結果仔細看,今天不是早上,是下午啊,真好運。好像也沒多少時間了,快準備去!大家週末快樂!
Grey Thursday 灰色星期四:剛剛看了一下新聞,原來是有些商家為了要搶做生意,乾脆在星期四,感恩節這天就偷跑,開始做一些特別犧牲價來吸引客人。所以呢有些人就忍不住還是跑去購物了。文章作者說得不錯,這些去搶購的人就失去了跟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然後那些原本該跟家人團聚的員工也不得不去上班呢。潔西還記得在雪梨唸書時,朋友抱怨說為什麼很多商店,百貨公司在星期天都不營業。潔西覺得,這樣也很不錯啊,這樣這些在服務業工作的人才有時間跟家人小孩相聚啊!潔西記得小寶小時候,她的爸媽每星期六日都在建國玉市工作,潔西弟在百貨公司站櫃,潔西星期六日也經常要上課,有一天小寶問潔西說,為什麼大人都是在週末上班啊?剛好跟小人都不一樣。都不能帶他們出去玩。潔西,恩,非常的感慨到有點說不出話來。現在盡量不接週末的課,不然也只有一天,至少留個星期天跟家人朋友相處。又扯遠了。
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這可沒有不好的意思喔。這是最早出現的,因為美國的感恩節 Thanksgiving 在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有點類似台灣的中秋節,就是大家團聚的日子,圍在一起吃感恩節的火雞大餐。話說潔西在多倫多時,也被好友邀去跟他們一堆家人一起吃感恩大餐,感激啊!隔天所有的百貨公司,大賣場就開始像台灣週年慶般的做特別的年度促銷,瘋狂大降價,所以很多人在星期五這天就會去瘋狂採購,所以呢零售業的業績長紅,恩,不過在英文應該是長黑,因為英文跟中文不同,賺錢有盈餘是用 in the black,(特別注意 in the red是 赤字,表示損失,賠錢,不要弄錯了喔),大賣應該是大賺,所以就叫 Black Friday 囉。
Small Business Saturday 小型企業星期六:這也是第一次聽到,其實上最上面 Black Friday 跟 Cyber Monday 似乎歐洲都有,不過呢接下來的都是看美國的文章,就不知道其他國家有沒有這麼說了。有能力做促銷的都是大企業,那小型企業在這個時候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大企業賺進大把鈔票,所以呢,小型企業也推出了一些特定限量的商品,主要是當地的零售業,當地製造,其他地方買不到的東西。有篇報導說是 American Express 美國運通這家信用卡公司所提出的。因為他們的信用卡手續費高,所以很多小商家都不給刷美國運通,趁次打入小商家市場,聰明呢。不過反正就還是買,大百貨,小商家,總之就是買買買,大家盡量買。
Cyber Monday 網路星期一:星期四跟家人聚餐吃得飽飽,星期五大採購,六日休息一下,星期一回到辦公室,恩,心還沒收回來,好像還有什麼還沒買齊,買的正開心,所以呢一邊工作一邊上網東看看西看看,網路商家是很聰明的,他們不會去跟實體店面硬碰硬,看準星期一這個好時機,做個網路大折扣,所以呢消費者覺得不買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又開始瘋狂採購,所以叫 Cyber Monday。
Giving Tuesday 慈善星期二:這是慈善機構今年推出的,感恩節這時機大家大把大把的鈔票不斷地灑,大包小包不斷地提進家門,可是呢,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能還是餓著肚子,所以慈善機構順勢提出了這個想法:Giving Tuesday 給予星期二,就是希望大家把一些錢拿出來給一些需要更多溫暖才可以度過寒冷冬天的人。特別訂個日子來提醒大家在歡樂的同時,也可以散播點愛心讓大家一起同享。所以潔西翻做慈善星期二。大家可以響應一下做點善事,很小的都可以啊,把發票投到捐給慈善機構的發票箱,買個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就是在捷運站出口常常可以看到拿著雜誌,有些大聲叫賣,有些安靜地等候客人上門。這些人多是街友,買雜誌可以幫助他們自力更生,或許你就是那們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的人喔。一本一百元,不貴,下次看到可以買一本來看看喔:) 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也不一定要給錢,捐助一些物資,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部電影叫讓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有機會可以看看,感人的電影。在英文 pay it forward 的意思只的就是受到幫助的人把這份善意繼續傳達給下一個人,而不是對原來幫助他的人做回報,所以這樣善意就會一直不斷地蔓延開來,很不錯吧:) 這是Wiki上的定義 The expression “pay it forwar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asking the beneficiary of a good deed to repay it to others instead of to the original benefactor.
Weeping Wednesday 哭泣星期三:這應該就不用解釋了吧,從 Grey Thursday, Black Friday, Small Business Saturday 一路買到 Cyber Monday,然後倒了Giving Tuesday 還要再捐一點,到了星期三,可能還沒收到賬單,但是呢算算花了多少錢,想到下一期帳單可能繳不出來,是會哭出來吧,呵呵。這是作者自己寫的,其實應該沒有這個說法。